
作者 | 金鑫YOYO
来源 | 微信公众号@一个符号工作室
今年3月,国信办等官方机构印发了《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》。
从9月1日开始,就要正式执行了:


每次一个新政执行下来,有人欢喜就有人愁:
从用户角度来说,这绝对是一件大好事,起码能让你避免被机器忽悠;
而对一部分原创自媒体人来说,可以帮他们打击一部分靠“黑科技”起家的竞争对手;
对媒体平台来说则是双刃剑:一方面,可以整顿低质内容供应者;另一方面,也加大了内容治理难度,变相也降低了平台的活跃度;
但对于靠开发AI内容工具创业的人来说,则完全是一个不利因素——你卖的模型和工具,给客户带来的价值要大打折扣了。
我不想妄议这个政策的好坏。毕竟,你我皆是屁民,只能「向左、向右、向前看」。

最后,回归品牌主和代理商的视角,我们最有可能关心的问题,也帮大家整理出来,避免踩坑:
1、标记和不标记AI标识的内容,会不会对平台的推荐机制产生影响?
2、如果因为没标记,但被识别出AI内容了,会不会限流或封杀账号?
3、如果既没标记AI标识,也没被系统查出来,那该账号会不会被封号?
4、AI如果只是作为工具汇总真实内容,也没产生任何社会危害,不标记AI难道也要被追责吗?
5、标记AI和未标记AI的内容,是否都会被搜索引擎和AI搜索平台收录?
6、AI搜索平台会自动屏蔽、不收录标记AI的内容吗?
7、与被标记AI的内容比起来,AI重新整合给出的“胡说八道”是不是危害更大?
8、如果被系统误判为AI内容,但实际上是人撰写的,会不会导致平台“误杀”?谁来维护内容创作人的权益?
9、人类的“胡说八道”也是满天飞,如何规避这些内容?如何界定AI的“虚假程度”?
10、做广告营销的人都懂,内容本身承载的余地可大可小,“虚假和真实”应该交给谁判断?
以上问题,表面上看是AI内容治理的问题,实际上更像一个哲学与伦理问题。
最终,一定是各方互相合作与博弈的结果。
但无论如何,作为乙方代理商,我们作为“内容把关人”的作用就越来越重要了。
这也符合我们工作室的技术价值观 ——「AI为人所用、人对AI负责」。
对了,关于DeepSeek这类AI平台的“正义性”,其实我在今年2月的另一篇文章中,也做过有趣的讨论,供大家参考:

如果你也是一名中小企业老板、市场营销官或CMO,正在焦虑如何用好AI做数字营销工作,欢迎关注 微信公众号@一个符号工作室 咨询解决方案。
—
「一个符号工作室」是一家新锐品牌营销赋能机构,由10年互联网营销专家「金鑫YOYO」创立,拥有垂媒+自媒体矩阵20余个,累计全网千万级阅读影响力。
我们以符号学为战略锚点、以AIGC为效率引擎,致力于成为企业经营外脑,为您提供品牌/创始人IP咨询、品类/产品策划、包装设计与整合营销传播的一站式解决方案。
欢迎关注并点击星标“★”收藏公众号,转载本文请备注作者与来源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