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符号工作室,品牌咨询工作室,品牌定位,超级个体,超级符号,华与华,里斯咨询,特劳特,金鑫YOYO,广告营销,品牌营销,整合营销
一个符号工作室,品牌咨询工作室,品牌定位,超级个体,超级符号,华与华,里斯咨询,特劳特,金鑫YOYO,广告营销,品牌营销,整合营销
  • 首页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营销案例
  • 了解我们
  • 合伙人招募
  • …  
    • 首页
    • 最新动态
    • 营销案例
    • 了解我们
    • 合伙人招募
    一个符号工作室,品牌咨询工作室,品牌定位,超级个体,超级符号,华与华,里斯咨询,特劳特,金鑫YOYO,广告营销,品牌营销,整合营销
    一个符号工作室,品牌咨询工作室,品牌定位,超级个体,超级符号,华与华,里斯咨询,特劳特,金鑫YOYO,广告营销,品牌营销,整合营销
    • 首页
    • 最新动态
    • 营销案例
    • 了解我们
    • 合伙人招募
    • …  
      • 首页
      • 最新动态
      • 营销案例
      • 了解我们
      • 合伙人招募
      一个符号工作室,品牌咨询工作室,品牌定位,超级个体,超级符号,华与华,里斯咨询,特劳特,金鑫YOYO,广告营销,品牌营销,整合营销

      看完150个4A创意案例,我发现报奖也是一门学问

      @一个符号工作室

      · 知识库,公关荣誉
      Section image

      作者 | 金鑫YOYO

      来源 | 微信公众号@一个符号工作室

      又到了每年的评奖高峰期。近日,第20届「4A创意奖」初审结束。

      今年,我也有幸成为初审评委中的一员,与众多同行完成了线上初评工作。

      这届「4A创意奖」以 “一起开新” 为主题,寓意着协同与包容,强调创意生态的共生力量,也号召行业开拓新视角、探索新表达、激发新动能。

      初审环节是给分配到的案例进行入围投票,我也认真学习了150件4A营销案例,并逐一审视和筛选。

      Section image

      第一次做评委,还是在2023年的数英奖。

      当时,我用了半个月的闲余时间,连续看了220多个营销案例,而且每个案例都要写上一句点评;更有意思的是,工作时我还在搜集公司的成功案例,准备各种报奖素材。

      一边在报奖,一边在评审,脑子差点不够用。

      通过这种“双面人生”,我才算了解了众多流行的营销玩法和实现方式。

      不得不说,报奖也是一门学问。

      根据有限的经验看,很多业务部门负责人对这类事情并不重视。

      因为比起领奖,大家更关注的是如何给甲方交付工作,以及尾款和工资何时能到账。

      其实埋头干活没错,天天盯着成本和收入也没错,但这并不意味着报奖没有意义。

      相反,因为有了报奖人和评委的两种视角,我反而能更客观地审视广告业务了。

      Section image

      谈到报奖心得,我总结有以下几点,希望能给甲乙方们带来启发:

      1、报奖是一次对案例的全盘Review,目的不是为了应付或讨好甲方,而是自我反省这次营销做得好不好。

      这个“好不好”的维度,有创意维度,有制作维度,也有效果维度,效果的颗粒度还可以分得更细致,比如传播、互动和GMV等等。

      因此,报奖可以倒逼你去思考哪个环节做得好、哪个环节没做好,方便你了解团队的优劣势,并据此来优化你的服务内容和负责人。

      这种事情,还真得老板亲自盯。

      因为除了你和客户,恐怕没有谁会真的关心你做过哪些成功案例。

      大部分员工深知自己只是“工具人”,做得好还是不好,跟自己关系不大,反正都属于公司。

      不报奖,你就无法激发团队的工作积极性,从而陷入“行活”的僵局。

      所以一般的乙方,通常找个公关负责人把这事办了;优秀的乙方,会下放权力和KPI,让不同业务的负责人自己负责,这样也有利于促进内部良性竞争。

      Section image

      2、你认为的出彩点,如果不是甲方特别关心的KPI,那么报奖就纯属自嗨。

      此为“看山之后还是山”,要求你对奖项祛魅。

      毕竟,解决客户痛点、提供价值才是代理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。

      如果一定要报奖,首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客情关系。

      尤其是大预算的项目,除了业务效果,当然需要给到客户更多的附加价值,报奖正是其中一种。

      又或者,当你在业内还没有名气的时候,报奖就是一种低成本的投资,目标是给客户一个看见你的机会。

      千万不要本末倒置,为了满足虚荣心去报奖。

      作为乙方老板,沉浸在过去的掌声中,会让你迷失自我,看不清自己的成功,其实都是甲方给的。

      Section image

      3、报奖的赛道,不一定代表你的核心业务方向,但却能表明这个案例到底在什么地方做得最出彩。

      很多人会轻视报奖赛道的选择,但实际上,这个恰恰是客户了解你核心优势的心智大门。

      有些人的报奖动机是不纯的,报奖思路也是混乱的,在选择类目和赛道时,就会非常随意。

      但只要做过评委,就能一眼看出来,哪些报奖是专业的,哪些是上赶着凑数的。

      不怕业务能力平庸,就怕报奖的赛道不是你最擅长的点,让客户对你产生定位上的错觉。

      某种程度上,报奖文件和创业BP很像,只不过结构更简化了、内容更丰富了。

      在满足奖项逻辑的基础上,它其实也是一项高度凝练的视觉和语言艺术。

      Section image

      4、专业的乙方,首先是了解自我优势的,不会硬蹭不占优势的赛道。

      举个简单例子:同样是找名人代言,有的品牌只是借了个名人的壳,而有的则是品牌、文案与名人的气质、故事相统一。

      前者让人产生轻微的尴尬,后者看起来则非常恰当。

      此乃“形”与“意”的区别。能抓住“意”的人,更懂如何占领用户心智,这显然要比只抓“形”的人更占优势。

      因而在广告江湖里,也就有了境界层次的高下之分。

      还有的代理商,容易搞不清自己的优势。

      比如同样拍了一支TVC,也请了名人代言,但名人在这支TVC里只是“配角”,其核心优势其实是视频镜头语言的运用和节奏,那么你去硬挤“名人代言”的热门赛道,反而很吃亏。

      名人常有,而订单不常有。

      报奖是放大优势的地方,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”的事情,要少干。

      Section image

      5、优秀的案例,可以在很多赛道获奖;但很多赛道都能报的案例,不一定优秀。

      简单比喻,就是“木桶理论”:

      都知道,每一块木板都很中庸的桶,也能盛水,但相当于半桶水,也容易显得没特点,只能成为一个“不会出错”的乖孩子,成为不了打动评委的天才;

      而那种每个木板都很长的桶,当然就能盛更多的水。如果买到了如此稀缺的桶,价格自然也会“水涨船高”。

      尽量拿自己的“长板”去报奖,才是提高获奖概率和获奖等级的关键。

      此外,看过那么多案例后,我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点:有的代理商会陷入“长板很长”,但“短板可以短到让一桶水全漏了”的陷阱。

      通常这种情况都表现在:策略和执行完全脱节,又或者单点执行完美,但策略完全站在自我艺术实现的视角来规划,而非站在品牌方的角度。

      所以,市场上才会出现一些例子,明明业内人都说好的广告,也获得了很多奖项,最终甲方不仅没增长,反而还倒退了。

      Section image

      6、如果报奖需要费用,还值不值得报?免费报名但获奖需要费用的,规划多少经费合适?

      这点我觉得还是需要量力而行。

      并不是所有奖项都值得冒险参与,如果你心里产生了上述这一疑问,那说明公司的实力暂时还配不上这个奖。

      强烈建议如下:

      (1)免费报名的奖只要确定值得报,就去报;

      (2)需要报名费的奖,只要是业内权威背书的,必须要有足够牛逼的案例,否则也是浪费人力和财力。

      如果一看奖项既不知名还需要费用,多半是骗子,就要小心了;

      (3)获奖后需要费用的奖,最好做个年度支出规划:建议拿出公司年净利润的1%作为总预算,并将报奖费用与公关传播费用分开计算。

      做预算规划时,还要注意获奖概率、奖项知名度、报奖数量、报奖及公布时间、公关事件等等,安排好不同奖项的提报和传播周期,避免错过报奖时间或浪费金钱等情况。

      Section image

      7、获奖费用和奖项含金量有关吗?

      含金量和获奖费用不一定必成正比。什么原因?当然是市场经济决定的。

      越是竞争激烈的奖项,费用当然也就越高,因为这也是一种筛选乙方实力的手段。

      至于“含金量”,要看你怎么看了。

      如果把报奖看成甲乙方的关系润滑剂,那么含金量其实很高,因为竞争对手都在报,你不报就显得你不专业;

      如果把报奖看成是对业务价值的认可,那其实大可不必。因为有没有价值,还是甲方说了算;

      如果把报奖看作是对团队劳动成果的精神激励,那么其文化价值要远远超过其本身的价值。

      此时,报什么奖反倒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老板想借助报奖,去构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文化……

      所以报的奖有没有“含金量”,取决于你的目标是什么,一件事情往往有多种目的,而非单一的。

      Section image

      8、评委们通常不会告诉你的真实感受(其实主要是我自己的):

      评委也是人,也有自己的局限性,比如文化品位、意识形态、内容偏好等。

      有时,看在大预算的份上,评委也会给点鼓励分。毕竟甲方花了真金白银,营销没做好已经很可怜了,连奖都没拿,岂不是更可怜;

      有时,评委看在乙方报奖很用心的份上,也会投一票,尤其是当大家能力差不多时,态度几乎决定了一切;

      有时,一个占领广告圈心智的广告,赢得投票几乎是必然的。因为圈子里盛传的,往往也意味着行业权威共识,此时投票更像一次沉默的公关仪式;

      有时,投票理由并非是因为广告做得多好,可能纯粹就是想支持某个品牌。正所谓“好产品自带营销”,尤其是对新品牌。毕竟,没有谁喜欢看同一个品牌年年霸榜;

      当广告内容让评委产生不适时,评价可能也做不到完全客观;

      当报奖材料写得过于复杂抽象时,评委的大脑可能会直接宕机,看不懂你的案例亮点在哪里;

      大多数时,某个品牌主报的奖项和类目越多,其实也反向验证了品牌实力与经济实力,这就是为啥“二八定律”也常常发生在报奖领域。

      Section image

      有经验的评委从不迷信数据,而是相信自己的直观感受。

      市场上永远不缺数据好看的广告,但打动人心的广告和营销玩法永远稀缺。

      先想到这么多,以后有机会再补充吧。

      总之,报奖是一门学问,值得每个品牌主和代理商仔细研究。

      如果你是一家广告代理商或新锐品牌,有过成功案例,但正发愁如何报奖,欢迎关注 微信公众号@一个符号工作室 咨询我,为您提供付费报奖指导服务。

      附录:4A创意奖简介

      4A创意奖(原名:4A金印奖)由中国商务广告协会(CAAC)4A理事会指导举办,自2006年首届创立以来,始终以 “树立中国广告创意的最高标准,褒奖出色的广告创意” 为宗旨,持续推动中国创意文化的积淀与生长。

      二十年匆匆而过,创意的初心不改,标准始终如一。

      从 “金印奖” 到 “创意奖”,名称的更迭背后,是奖项对专业性的极致追求不断深化。专业化、精英化、国际化——这三重基因贯穿于 4A 创意奖的评审脉络,也铸就了其权威的行业地位。

      —

      【声明】本文仅封面图由AI生成,其他图片与文字均由「一个符号工作室」原创,并综合「4A创意奖」微信服务号内容进行整理。

      「一个符号工作室」是一家新锐品牌营销赋能机构。我们以符号学为战略锚点、以AIGC为效率引擎,致力于成为企业经营外脑,为您提供品牌/创始人IP咨询、品类/产品策划、包装设计与整合营销传播的一站式解决方案。

      欢迎关注并点击星标“★”收藏公众号,转载本文请备注作者与来源。

      Section image

      上一篇
      超级创意,就是超级搞笑
      下一篇
       回到主页
      Cookie的使用
     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、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。一旦点击接受,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。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。 了解更多
      全部接受
      设置
      全部拒绝
      Cookie设置
      必要的Cookies
     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、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。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。
      分析性Cookies
     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,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。
      首选项Cookies
     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,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。
      保存